中邮人寿总精算师焦峰:未来精算师要“出圈” 要更多地了解销售运营等环节

专题: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8月17日金融一线消息,由新浪财经和慧保天下共同主办的“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今日在苏州举办,中邮人寿总精算师焦峰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

  焦峰表示,像任何改革一样,我们产品转型同样是有代价和阵痛。我们主渠道业务占比、新单期交保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由于分红险利润共享的特殊性,我们新业务价值率和价值额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即便付出了一定代价,但我们认为是值得的。我们走在了迎接寿险新时代的正确道路上。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利率敏感型产品重回主流视野的时代,是资负管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时代,保险不再仅仅是刚性收益的代名词,销售能力将重回舞台中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渡过眼前的这个寿险行业的困难和转型关键时期。

  他认为,“报行合一”的“行”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保险行业做高质量发展转型,其实不仅算明白,还要落到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就要求精算师把精算的管理思想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未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精算师要出圈,要更多的了解销售怎么做,运营怎么做,投资、支付管理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把“行”做好,把真正算明白的事落到实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业界同仁大家下午好,感谢慧保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分享这段时间在工作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我们都知道,这两年寿险行业的人都很忙,无论规模大的还是小的,无论开业时间稍长或者时间较短的,都在忙着解释利润,忙着管理偿付能力忙着产品,切换或者产品策略转型。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我们的利润表波动性比我们想象的大,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面临利率下行比我们想象的受冲击更大,那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何走出来,转型到一条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邮人寿的一些思考和转型经验是什么,这是我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内容。

  一、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现行会计准则下存在较明显的会计利润错配。近两年利率快速的下行,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有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一些问题。目前会计准则下,负债端750折现率变化导致的准备金变动,全部作为支出项直接进入当年损益。而折现率变动导致的资产端变化,只有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进入当期损益”的情况下,才会进入当期损益。而现有准则下行业险企的资产分类主要为持有至到期或者可供出售,资产负债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分类,在利润角度存在较大错配。

  其次是行业自身对资产负债的经济匹配不足,对资负管理的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旧准则下资产负债折现率错配,给了我们资产负债相对稳定的表象。负债端会计准备金基于750曲线评估,国债收益率的变化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进入资产负债表。大部分固定收益资产分类为持有至到期,不随着利率变化。如果分类到可供出售,资产端的市场价值受当期利率曲线影响。相比负债折现率来说,资产端不是没有反应就是过度反应,资产负债匹配缺乏科学的会计计量基础。好的资产负债匹配的效应不容易体现,也就难以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二是过去在资产高收益时期,利率相对平稳,资本市场表现良好。资产负债匹配缺乏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化的检验,险企对于收益的追求和重视超过对资负匹配的重视。资负匹配更多是从满足监管要求提高资负评估分数的角度看,缺乏自发的内生动力。那么资负匹配不完善的后果其实在行业中已经显现出来,险企净资产偿付能力承压,筹划开展增资发债。

  再次就是保险负债期限长利率刚性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我们天然面临利率下行的风险,资负管理不能完全消除这部分风险,但是可以控制风险暴露。那么作为金融机构,我们的主责就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满足负债端客户和资本端股东的要求。寿险是负债驱动资产,那么我们在销售了长期终身寿保单以后,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资产的期限和收益的匹配,我们有没有考虑续期保费在发单时确定的成本率做好收益上的匹配。那我们行业给客户的承诺具有多大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做好了资产负债管理,而不仅仅是保险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如果我们的负债特性导致资负管理难度过大,我们是否应该进行负债端的改革来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市场的偏好(近一段时间市场的风险偏好是下行的,所以长期的保险收到青睐),负债跑得快跑的远,导致资产端跟不上,就会出问题。

  二、思路举措与中邮实践

  首先关于会计错配的问题,应该尽快实施新保险合同准则,设定更科学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计量标准,为利润管理和资负管理打好制度规则基础。一是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都更加强调了基于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表观,都是基于评估日的利率曲线,提高了资产和负债折现率基础的一致性。二是通过资产分类选择和负债的OCI选择权,可以减少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会计错配。例如资产端选择FVOCI分类,负债端选择OCI选择权,资负两端折现率变动影响都进入其他综合收益OCI,增加资产负债两端变化对利润影响的匹配性。

  中邮人寿在 2024 年实施了新保险合同准则,由于对比期的要求开帐日是 2023 年,比上市公司晚一年。稍有不同的是大部分上市公司 I9 与 I17 是同步实施的,我们是 I9 的实施早于 I17一年,主要是邮政集团实施了 I9,对我们有 I9 实施和并表的客观需求。这样带来两个好处,一个天然就可以采用分类重叠法,也就是对比期间也是实行的I9+I17,避免了对比过渡期资产端数据缺乏重分类以后的数据的问题。因为 I9 准则是不要求追溯的,所以很多公司实施的时候在对比期没有I9下的数据。第二个好处在资产会计分类和管理策略、目标考核等方面,提前适应了 I9 十I17的管理逻辑。而不是仍然按照旧准则进行管理而到了年底切换新准则记账。

  其次以新准则为更科学的计量基础,以实施新准则为契机,重塑我们的资产负债管理。一是新准则实施以后,资产负债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为资产和负债都是采用市场价值,计量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净资产的波动性。二是在现有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资产负债管理要平衡好久期匹配和收益匹配的要求,不能仅仅关注久期而忽视了收益。要用好多种举措提高收益满足负债成本要求。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优势,做好耐心资本,赚取流动性溢价。用好 alpha 策略和高股息分红策略,发挥新准下权益投资 FVOCI 分类的策略运用,降低市场波动性对经营结果的影响。

  中邮人寿自从2023年确定分步实施I9+I17以来,结合近期利率市场走势,从大类资产配置、资产久期要求、资产会计分类策略等多方面不断优化资产配置,基本实现了稳定净资产和偿付能力的初步目标。比如,确实新准则实施以来,通过抢抓2023和2024年上半年债券配置的窗口期,逐步提高长期债券的配置来优化资负匹配,目前配置比例已经基本接近或者超过上市险企水平。

  再其次是做好负债端的转型,发展利率敏感型产品和保障型产品,并适度控制负债久期的过快增长。一是从客户视角来看,随着定价利率下调,从 3.5% 到 2.5%,普通型传统险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分红险的优势更加突出,具有更显著的吸引力和客户价值。经济下行时,保底收益能够有效提供安全资产的属性,经济上行时又可以共享超额投资收益,具有风险资产的属性,浮动收益抵消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从公司视角来看,分红险保证利率成本低,利差损风险低。新会计准则下稳定利润和净资产作用更好,投资收益的波动和利率的变动都能够被边际吸收,比旧准则下利润和净资产更稳定。分红险偿付能力更稳定,资本更节约。三是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分红险的负债特性,更能够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传统险的固定收益属性使得其更像传统的资金,他寻求的是绝对确定性收益的满足。而分红险收益的浮动特性,使得他更多的具备资本属性,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特别是长期分红险收益浮动期限长的特点,通过更为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允许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权益类资产中。从而更好的实现“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中邮产品转型的一些实践:

  可以说从去年 3.5% 转到 3.0% 定价利率开始,中邮人寿就在积极的谋划产品转型,去年七八月份就开发报备了主力长期分红终身寿,并一以贯之的坚决推动销售至今,下个月也就要切换产品了,看准了的就抓紧干,并保持战略定力。在今年行业分红实现率普遍下调的市场形势下保持坚定,在近期行业热点转到 3.0% 的终身寿的形势下,我们仍然保持克制。分红型长期业务2024 年全年预计超过 100 亿期交新单保费,占长期期交业务比例超过40%。控制负债久期也是我们 24 年转型的策略之一,所以我们也销售了一部分中期分红业务,期交分红型业务预计全年能够占期交业务比例超过一半以上。预计全年我们的长期重疾险和普惠保险等业务也会保持较高的增速。

  像任何改革一样,我们产品转型同样是有代价和阵痛的。我们的主渠道业务占比、新单期交保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分红险利润共享的特殊性,我们的新业务价值率和价值额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即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我们认为是值得的。我们走在了迎接寿险新时代的正确的道路上。未来一段时期,我认为是利率敏感型产品重回主流视野的时代,是资负管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时代,保险不再仅仅是刚性收益的代名词,销售能力将重回舞台中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渡过眼前的这个寿险行业的困难和转型关键时期。

  主持人提问:现在我们观察到市场有很大的变化,由粗放式经营往精细化经营发展,特别是你提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焦总,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精算师如何更好的支持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精算师走向高级的管理岗位,比如说总精算师,现阶段高级的管理岗位对于总精算师提出了哪些挑战?

  焦峰: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知行合一,诚实守信。知的意思就是作为精算,你肯定要算明白,知是行的基础,也是产品“报行合一”报的基础,第一步首先要算对,如果算的不对,肯定后面“报行合一”的“行”就实施不了。其实算是保险精算人员的传统领域,我们算会计准备金,算偿付能力准备金,算价值准备金,算偿一代、偿二代偿付能力等,可能更多是我们之前身上天然的属性,我们还是要发挥传统的优势,把这个事情算明白,这是知。

  第二是“报行合一”的“行”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保险行业做高质量发展转型,其实不仅算明白,还要落到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就要求精算师把精算的管理思想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未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精算师要出圈,要更多的了解销售怎么做,运营怎么做,投资、支付管理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把“行”做好,把真正算明白的事落到实处。

  第三,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这是在现在困难或者转型艰难阶段更需要的一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