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等:债市波动对险资配债有何影响?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陈兴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谢钰 财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众多债基遭遇回撤。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超过76%的债基本月以来出现了回撤现象,其中区间跌幅超过1%的债基数量更是超过了300只。此外,近一个月来,有超过20只债基因遭遇“大额赎回”而不得不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作为债券市场日益重要的配置力量,其债券投资偏好及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保险青睐哪类债券投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保险资金的来源。保险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各项准备金,这是从保费收入中提存的资金准备。近年来,随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的持续增长,险资也在持续扩张。在中国保险险种中,寿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50%,财产险收入占比超过20%,而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占比则相对较低。由于寿险的资产久期较长,因此保险机构负债端的久期也相应偏长。

  从投资渠道来看,保险资金投资主要有自主投资和委托投资两种方式。目前,保险资金主要借助关联方资管进行投资,而资管资金中超过七成源自保险资金。这意味着保险自营与资管的资金核心来源一致,因此二者的资产配置思路也较为接近。

  考虑到保险资金久期偏长的特点,险资投资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主要投向以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约27.67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约10.47%,成为险资最主要的投资方向。近年来,随着市场和政策的变化,保险机构逐步增加了对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比例。

  在债券配置上,保险公司主要以配置盘为主。从品种来看,保险自营主要配置利率债,尤其偏好地方政府债;而保险资管的配置思路与自营相近,同样主要配置利率债。在信用债中,保险资管偏好公司债和企业债,配置商业银行债时则主要以较低风险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为主。从期限来看,保险机构主要配置中长期债券,以更好地匹配其负债结构。

  险资配债受何影响?

  首先,保费收入是决定险资配债基本盘的关键因素。保费收入的增速直接影响着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增速,进而决定了保险投资债券的总规模。从历史数据来看,保费收入增速的波动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增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保险公司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的变动也与债券投资呈负相关走势,因为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的下行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计提更多的保险准备金,这自然会影响到配置资金的规模。

  在具体的债券品种选择上,比价效应使得险资更加青睐地方债。由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在利息收入上享有免税优惠,而政金债和信用债则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因此,从税收成本的角度考虑,保险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国债和地方债。尤其是长期限的地方债,其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因此成为险资最青睐的配置品种。

  监管要求也是影响险资配债偏好的重要因素。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考虑,上市险企在配置债券时更加偏好高评级信用债,因为这类债券在流动性资产储备折算系数上相对较高,更符合监管要求。

  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也是险资配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虽然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具体要求,但现阶段上市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在较高水平,因此短期来看,业务并未受到明显限制。

  在险资配置债券的增速方面,国债的配置增速与利率走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债券收益率下行时,保险公司会降低债券资产的配置速度;而当债券收益率上行时,则会逐渐增大配置力度。这种配置策略使得保险公司在债市能起到一定的稳定市场作用。

  然而,与国债不同的是,险资配置政金债的增速与利率走势的相关性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保险资金中仍有小部分用于交易需求,因此险资对政金债的配置增速与利率走势有时会呈现负相关关系。不过,考虑到政金债在保险机构持有的债券中占比并不高,因此这一因素对整体利率债的配置逻辑影响不大。

  在信用债的配置上,保险机构也体现了配置型特征。从历史走势来看,保险机构持有的信用债规模增速与信用债收益率同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近年来,随着企业债收益率的波动下降,保险机构配置企业债的规模增速也同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