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保险预定利率下调、银行净利润增速、地方金融机构重组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来源:财联社

  记者:王宏

  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就耐心资本、地方金融机构重组、保险预定利率下调、银行净利增速等热点话题一一回应。

  肖远企表示,下一步要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谈及地方金融机构重组话题时,他表示,区域金融布局一直在做,不存在快和慢的问题,主要根据当地经济金融总量、变化趋势、金融需求的情况优化布局。廖媛媛表示,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速放缓受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收窄,以及商业银行降低服务收费影响。已经注意到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是由于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影响了当期利润,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盈利。

  尹江鳌表示,我国保险业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作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要搭建保险保障能力等评价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推动各地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扩大农险的供给,同时完善共保机制。回应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时,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改革、推进降本增效。

  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在科技金融方面,肖远企表示,下一步是督促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绿色金融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同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把《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通知》等政策进一步推动落实落地落细,取得效果。养老金融方面,要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要求保险机构在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更加简单、更加便捷、更加稳健,适应养老保险的特点和需求。数字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加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水平。

  推动巨灾保险各地试点,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

  今年上半年,中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大概93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尹江鳌表示,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加强行业统筹调度,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和相关地区的金融监管局,迅速启动应对预案,建立绿色通道,完善服务规范,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前7个月,我们保险业赔付支出大概是1.39万亿元,同比增速是30.2%,这个增速是明显高于前7个月保费收入5.2%的增速,说明赔付增长较快”,尹江鳌指出,在应对灾害中监管推动行业出台车险“三免四快”、农房保险“四快两免”等政策,做到应赔尽赔快赔。

  截至目前,今年南方地区受灾比较重的比如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区的保险赔付,已经赔付了大概28亿元,保险机构投入人力约8.7万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车辆约5.8万辆次,较好支持了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此外,监管还引导保险业在灾前预警、灾中管控、灾后救援中发挥风险减量作用。

  但尹江鳌坦言,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保险业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作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大概是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的赔付大概是600亿美元,占比大概是50%左右,中国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大概10%左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尹江鳌表示,下一步将从完善制度、探索试点、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上多方发力。具体包括,搭建保险保障能力等评价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在今年初扩大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的基础上,总结河北、湖北、北京门头沟等地的做法,推动各地开展试点;扩大农险的供给,同时完善共保机制,提升对重大项目等的风险保障;优化承保理赔的标准,提升保险服务的质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盈利,部分加大计提影响当期利润

  今年1到7月,银行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基点,较前期的高点也就是2021年下降了超过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19个基点,也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

  廖媛媛表示,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速放缓受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收窄,以及商业银行降低服务收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0%左右,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对利润影响显著。此外,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经连续5年同比下降。”

  “面对利润增长放缓的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廖媛媛表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0.4%,仍然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廖媛媛还指出,已经注意到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她解释称,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是盈利的,但是有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这些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导致了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廖媛媛指出。

  回应行业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尹江鳌表示,利率管理是保险公司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推进,注重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推动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加强利源管理,提升负债质量。

  在利差管理方面,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资金成本率的传导,使资产和负债更加匹配,强化投资收益率对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的刚性约束,推动客户利益真实化和合理化。督促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的结构,优化保单利率的演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在成本费用方面,深化“报行合一”,加强人身保险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同时指导中国精算师协会编制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为保险公司精准定价、科学定价提供坚实基础。

  尹江鳌指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改革、推进降本增效,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把握好发展规律,强化资产和负债联动,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地方金融机构重组不存在快与慢问题

  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3830家,资产是1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28%;贷款余额62万亿元,有将近80%是投向了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中小保险公司有163家,总资产9.7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30%。

  肖远企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也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比如,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拨备覆盖率155%;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无论是综合偿付能力还是核心偿付能力,也都是在监管比例之上。

  在回应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监管态度时,肖远企表示,在改革方面,采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在监管方面,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设,特别加强行为监管。同时,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身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不盲目求大求全。

  “中国非常大,中小金融机构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县乡村都有中小金融机构,每个机构服务的区域情况不一样,每一个金融机构本身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是坚持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原则”,肖远企指出。

  谈及地方金融机构会不会加速重组、布局时,肖远企表示,区域金融布局一直在做,也不存在快和慢的问题,主要根据当地经济金融总量、变化趋势、金融需求的情况,来优化布局,根本目标就是金融供给、金融服务要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