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险企前7个月保费同比增3.5% 保费收入呈“四升一降”格局

  本报记者 冷翠华

  A股五大上市险企今年前7个月的保费数据已全部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五大险企前7个月保费收入呈“四升一降”格局,共取得保费(原保险保费,下同)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今年前6个月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同比持续改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入切换过渡期,预计三季度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财产险保费整体将保持稳定;同时,部分险企将失去互联网财险业务经营资格。

  寿险增速平安人寿居首

  具体来看,前7个月,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分别取得保费收入5508.66亿元、5235亿元、4680.45亿元、2982.47亿元以及111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6%、4.4%、3.91%、1.51%以及-6.43%。

  在A股五大险企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只经营人身险业务,其他3家为集团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同时经营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从人身险业务来看,今年前7个月,平安人寿保费同比增长约6.4%,增幅居五大上市险企之首,且增速较上半年的5.1%进一步提升。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前7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也较上半年进一步提升。

  新华保险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稳步增长,新业务价值快速提升,绩优人力发展向好,保费收入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且自今年6月份开始,单月保费收入同比重回增长轨道,7月份单月保费同比增长超11%。

  今年初,人身险业务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和监管要求险企不得大幅提前预收保费的影响较大,保费同比明显下降。此后,政策影响逐渐消化,险企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策略,上市险企年内月度累计总保费同比增速持续改善。

  业内人士预计,8月份,人身险保费将取得更快增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初向行业下发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普通型和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将分批下调至2.5%和2.0%,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至1.5%,过渡期将截止到今年9月1日和10月1日。陈辉表示,预定利率或保证利率的下调,会带来相关产品涨价或保证收益率的下降,因此在正式下调前的过渡期,无论是保险销售方还是潜在保险消费者,都有意愿抓住窗口期机会,从而促进保单成交。

  财险增速太保产险领先

  从上市险企的财产险业务来看,今年前7个月整体保持稳定,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业内称财险“老三家”)合计实现保费6577.76亿元,同比增长4.8%。

  具体来看,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447.67亿元,同比增长4.04%;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853.59亿元,同比增长4.4%;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276.5亿元,同比增长7.5%。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在研报中认为,今年前7个月,财产保费增速企稳,看好下半年保费增速的回升。今年,受车险“报行合一”因素影响,车险业务增速普遍回落,费用率明显下降,财险公司逐步将综合费用率的支出部分转向综合赔付率,让利消费者。在此背景下,行业也逐步从费用竞争向服务竞争模式转变,这对险企的产品创新、定价、风控、理赔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总体利好行业龙头公司。

  此外,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相应条件,包括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通知》适度降低了险企经营互联网保险的门槛,但根据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全行业至少有8家财险公司不能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

  《通知》明确,严控财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方式将机动车辆保险经营区域拓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同时,财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船舶保险、特殊风险保险等险种,原则上不得通过互联网方式拓展经营区域。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认为,《通知》细化了行业规范和标准、强化了风险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