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维修经济性是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创造新高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世界第一,自主品牌百花齐放,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尽管主流车型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已由P(较差)升至M(一般)级别,但改善维修经济性仍然是汽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维修经济性不佳是短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以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为例,最近发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2020版规程整体测评结果与2017版比较显示,车内乘员安全板块优秀率由58%提高到93%;车外行人安全方面优秀率从79%上升至92%;辅助安全高速部分优秀率由93%进步到95%,我国汽车安全性整体表现已追平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改善维修经济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研”)数据显示,C-IASI 2020版规程测评期间,维修经济性表现优秀车型仅占3%,良好率为19%,而较差率为31%,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改善维修经济性,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方面因素导致维修经济性不佳

在进行C-IASI测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中保研发现车辆相关设计会显著影响车辆维修经济性表现。

首先,低速碰撞中安全气囊误起爆不利于改善维修经济性。传统观念认为,安全气囊理应在每一次碰撞中都弹出并发挥作用。然而20km/h以下的低速碰撞中,安全气囊起爆毫无必要,安全带就可以对乘员起到足够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安全气囊一旦弹出,气囊总成、中控总成等关键部件都需要更换,维修成本将直线上升。同时,绝大多数安全气囊起爆装置由火药动力或压缩气体驱动,产生的冲击力对于乘客尤其是儿童具有较大伤害风险。然而,根据近几年C-IASI 2017版与2020版规程测试结果,虽然气囊误爆率由25%下降至12%,但相较于国外同类测试机构小于5%的表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汽车结构安全有待提升。在探讨汽车结构安全时,车辆前后防撞梁与吸能盒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防撞梁与吸能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车辆结构安全和高价值部件。有些消费者存在“防撞梁和吸能盒应该越硬越好”的误区,实际上,这种“软硬”程度的设计需要精细的策略考量。吸能盒与防撞梁必须在碰撞中吸收能量以保护纵梁和高价值部件。如果太软则无法保护发动机舱内的关键部件;反之,若设计过硬,则导致碰撞能量直接传递到纵梁,引发其变形和周边部件的损坏,甚至可能对其他车辆造成更大的伤害,进而影响整体的碰撞安全性。中保研在研究中发现部分车型在设计上的不足,如在吸能盒中央布置拖车钩导致吸能盒无法正常溃缩吸能,或吸能盒纵向强度过高无法有效溃缩,甚至部分车型直接省略了吸能盒。这些设计缺陷在低速碰撞中尤为明显,导致纵梁受损,进而大幅增加维修成本。据研究,正面低速碰撞测试中,高达64%的车辆前纵梁受损,其中25%需更换;而在低速追尾碰撞测试中,55%的车辆后纵梁受损,其中56%需更换。因此,正确调整这些结构部件的强度关系,是提升车辆在低速碰撞中维修经济性的关键所在。

再次,高价值配件布局有待改进。大灯、散热器等部件都是安装在碰撞易损区域的高价值配件,其布局位置和布局方法与维修经济性息息相关。当前汽车大灯设计布局多样,如贯穿式、分体式、隐藏式等,虽带来新颖感,却也增加了大灯受损的风险。特别是新能源车,其独特灯组设计虽提升了辨识度,却也加剧了这一问题。此外,高价值部件的固定方式常会导致“一损俱损”(即使支架受损,也可能需要更换整个部件),造成高昂的维修成本和资源浪费。以大灯为例,原本几百元维修包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因设计问题需要花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这也是车险中前大灯保险金额损失率一直处于18项常用配件之首的原因之一。类似问题还存在于不可拆分更换的车身线束插头等部件。相比之下,一些国际品牌车型通过设计独立的固定支架、可移动缓冲槽或设计支架弱化槽、增加支架维修包等方式降低损失,值得学习。

最后,主动安全装备问题。目前,FCW前向碰撞预警和AEB自动紧急制动等主动安全技术已较为普及。然而,中保研发现,大部分AEB功能主要适用于中高速场景,对更常见的低速碰撞缺少设计标定,从而导致防护不足。AEB的工作性能依赖传感器,而这些昂贵的传感器普遍布置在前后保险杠、翼子板、后视镜等容易碰撞接触部位,缺乏低速标定使得这些高价值传感器在低速碰撞中更加容易受损。加之部分车企过度的宣传,导致消费者过于信赖AEB功能,反而增加了低速碰撞的风险,导致赔付成本显著增加。通过保险行业交流表明,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证据表明相关设备能减少车辆低速碰撞出险率,因此,完善AEB低速工况性能对于降低车辆总体损失至关重要。

提高维修经济性是迫切需求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进一步走向世界,但维修经济性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短板。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和不错的口碑,但维修经济性不佳,导致中国品牌车型在国外保险费用显著高于国外竞品,甚至出现部分保险公司拒保的情况。

以自主品牌某运动轿车为例,在英国仅有3家保险公司愿意为其承保,且保费较高。而海外竞品车型保费低廉,可选择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也有数十种。在国际交流中,中保研获悉,许多自主品牌车型在海外难以维修,保险公司需承担高昂的维修成本,有时同类型损伤下海外车型可以修,中国车型只能报废。维修经济性已成为中国车出海道路上越来越需要重视的一道“关口”。

2024年,中保研已开展C-IASI 2023版规程评测工作,这将进一步加强与车企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助力汽车维修经济性改善。未来加快改善汽车维修经济性,不仅是汽车与保险两个行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相信随着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汽车安全性及维修经济性问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必将行稳致远,进而有为。